天刚蒙蒙亮,龙王镇的肉市就已弥漫开一股独特的气息。
松木燃烧的清香混着新鲜猪肉的脂香,在微凉的晨风中缓缓飘散。
汪二爷的肉摊前,早已围了不少熟客,等着抢购头拨新鲜肉。
汪二爷将那柄陪伴多年的剔骨刀往青石案板上一立,刀身嗡鸣震颤,几粒暗红的肉末被震得腾空而起,在晨光里划出几道短促的弧线,恰似寒冬过后初醒的赤蝶振翅。
他掸了掸藏青色粗布短褂的袖口,那袖口上打着两个整齐的补丁,是用同色的布料精心缝补的,不细看几乎难以察觉。
他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:“寻常人只当我这'破喉诛心秒杀术'是招揽主顾的噱头,却不知这名号背后,藏着三十年练就得的真功夫。“
老黄历蹲在旁边的条石上,那条石被岁月磨得光滑如玉,边角处却仍能看出当年工匠凿刻的痕迹。
他烟袋锅子在青砖地面上磕得火星四溅,那火星落地时还带着细微的爆响,仿佛要从坚硬的砖缝里敲出地火来。
他往火堆里添了块松柴,火苗“噼啪“窜高半尺,映得满是沟壑的脸上明暗交错:“二爷这话听着玄乎,杀猪宰羊的营生,难不成还藏着通天的能耐?“
周八两也往前凑了凑,他那双常年被猪油熏得浑浊的眼珠里,此刻竟燃起两簇清亮的光。
这位在肉摊旁摆了半辈子杂货摊的老人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铜烟盒,盒面上“招财进宝“的刻痕早已被岁月磨平,却仍能看出当年精巧的工艺。
“我打小在肉市长大,见过的屠夫没有一百也有八十,哪听说过一刀下去能让猪身里半滴污血都不留?“
汪二爷俯身从案板下拎起一块刚剔好的里脊肉,那肉在晨光下泛着玛瑙般的光泽,肌理间不见半点淤痕。
他指尖在肉面上轻轻滑过,仿佛在抚摸一件稀世的玉器:“诸位请看,这便是'破喉诛心'的门道。
寻常杀猪,要么从耳后下刀,要么劈断脖颈,血放得不干净,肉里便带着腥气; 我这一刀,从咽喉软骨间的缝隙刺进去,三寸七分的深度,不多不少正好捅进心脏的主动脉窦。“
他抬手比划着下刀的角度,手腕转动间带着行云流水的韵律,那是无数次练习沉淀出的精准与流畅:“刀锋进去的刹那要拧半圈,既切断了所有血管,又能让心脏在最后一次搏动时将全身血液尽数泵出; 不到一弹指的功夫,整头猪的血便顺着刀身的血槽流得干干净净; 血净则肉鲜,便是放三天,这肉也不会发乌变味。“
老黄历猛地站起身,烟袋锅子“当啷“一声掉在地上,他浑然不觉地往前迈了两步,手指在那块里脊肉上戳了戳,触感细腻而有弹性:“神了!真是神了!就凭这手艺,别说方圆百里,便是千里之外也找不出第二家!“
“这手艺可不是凭空来的。“
汪二爷将肉放回案板,目光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,那眼神仿佛穿透了眼前的炊烟,落在了十几年前的南洋群岛。
他缓缓系紧腰间的牛皮刀鞘,那鞘上用朱砂画着的北斗七星,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红光,每一颗星都像是用匠心勾勒,历经岁月却依旧鲜亮:“咱们干这行的,这辈子要跟多少猪打交道?温顺的、暴躁的、病弱的,什么样的没见过?可我当年遇到的事,比这难上百倍千倍。“
周八两往火堆里啐了口唾沫,火星子被唾沫打灭时发出轻微的“滋啦“声:“难不成还有比那三百斤重的野猪更难缠的?前年张屠户就是被一头疯野猪豁开了肚子,到现在还在床上躺着呢; 那野猪凶得很,当时撞翻了好几个肉摊,木板碎片飞得满地都是。“
“是人心。“
汪二爷的声音低沉下来,像是从幽深的古井里传出,带着岁月的厚重与沧桑,“那年我二十五,揣着师父给的盘缠去了南洋; 在留求不得岛国人开的'猪式会社'屠宰场寻了份活计,原以为凭着手艺能混口饭吃,没成想......“
他喉结滚动了一下,仿佛咽下了满腔的苦涩,那段记忆如同深埋在心底的刺,一提及便隐隐作痛:“那屠宰场大得望不到边,几千头猪分圈饲养,流水线似的宰杀; 可他们论资排辈的规矩,比咱们龙王镇的族谱还严苛; 我每天天不亮就上工,杀猪、褪毛、剔骨,干足十六个时辰,手上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结,结了又破,工钱却只有岛国老师傅的一成; 那些老师傅每天只消指点几下,就能拿着比我们多得多的工钱,还对我们指手画脚。“
老黄历听得勃然大怒,蒲扇般的大手往条石上一拍,坚硬的青石竟被拍出个浅坑,可见其怒气之盛:“这不是把人当牲口使唤吗!咱中国人的手艺哪点比他们差?就说镇上的李木匠,手艺精湛,做出来的家具远销好几省,那些岛国人未必能比得上!“
“更可气的是那份傲慢。“
汪二爷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,晨光在他鬓角的银丝上跳跃,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磨砺,“我去找那个留着仁丹胡的场主理论,他却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点着我的鼻子说,他们的'高效屠宰法'是世界第一,我们中国人只配给他们打下手; 他说话时,那白手套上连一点污渍都没有,仿佛碰我们一下都是玷污。“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