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革之潮:家族企业的传承与新生
第一章 暮色中的会议室
深冬的傍晚,夕阳的金辉透过苏氏集团总部顶楼会议室的落地窗,将长桌两侧的人影拉得修长。红木桌面上,嵌着苏承宗时代传下的铜质雕花镇纸,与投影幕布上跳动的数据流形成奇妙的对峙。
苏明远揉了揉眉心,指尖划过打印版财报上那个刺眼的红色箭头——第三季度海外市场增长率同比下降12%。坐在主位的苏明辉敲了敲桌面,紫檀木拐杖与地板碰撞出沉闷的声响:"东南亚那边,老牌经销商的抵制还在持续?"
"爸,不是抵制那么简单。"开口的是苏晓,她推了推细框眼镜,镜片反光映着屏幕上的东南亚电商平台热力图,"当地Z世代消费者更习惯移动端支付和社交裂变营销,我们沿用了二十年的经销商体系,像辆老式蒸汽火车,追不上高铁的速度了。"
苏明远注意到,女儿发言时,坐在她身旁的堂弟苏晨正快速在平板上记录着什么。这个刚从硅谷回来的年轻人,袖口还露着智能手表的金属表带,与父辈们腕上的机械表泾渭分明。
"所以你的意思是,"苏明辉的目光锐利如鹰,"要砍掉经销商,全做线上?你爷爷当年靠走街串巷敲开的市场,你说扔就扔?"
会议室里瞬间安静得能听见空调的嗡鸣。苏晓深吸一口气,将一份调研报告推到桌心:"爷爷时代的市场逻辑是'渠道为王',但现在是'用户主权'。您看这个案例,"她指向屏幕,"印尼一家初创公司用短视频直播卖货,三个月做到我们东南亚分部半年的销售额,他们的团队平均年龄26岁。"
苏明远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的光,忽然想起三十年前,自己在父亲苏承宗的办公室里,也是这样据理力争要开拓国内新兴市场。那时父亲拍着桌子说"祖宗的规矩不能破",而现在,同样的话卡在他喉咙里,却怎么也说不出口。
第二章 权杖与触屏
变革的序幕在春节后的董事会上正式拉开。苏明辉将一份文件推到长子面前,封皮上"战略发展委员会"的烫金字样在灯光下格外醒目。"明远,我和你二叔商量过,以后集团的日常运营,交给晓儿和苏晨他们负责。"
苏明远愣住了。他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,忽然意识到那个在商海叱咤风云的男人,真的老了。"爸,这太突然了,晓儿他们...经验还不够。"
"经验是摔出来的。"苏明辉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,"你当年接手华北区的时候,比苏晨还小两岁。再说,"他看向窗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,"时代变了,我们这些老头子,该学学用触屏手机了,不能总攥着权杖不放。"
放权的过程比想象中更彻底。苏晓被任命为集团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,苏晨则掌管数字创新部。他们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在总部十八层开辟了"创新实验室",玻璃墙内,年轻人围坐在懒人沙发上讨论算法模型,与楼下西装革履的老员工形成两个世界。
"苏总,这是下周的会议议程。"助理将打印好的文件放在苏明远桌上。他习惯性地翻开,却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"关于启用OKR管理体系的试行方案",后面附着苏晨绘制的思维导图,密密麻麻标注着"用户增长黑客敏捷开发"等术语。
那天下午,苏明远第一次走进创新实验室。他看见苏晨正戴着VR眼镜"巡视"虚拟仓库,苏晓则对着一块电子白板讲解"私域流量池"的搭建逻辑。一个扎着脏辫的年轻人突然站起来:"苏董,我们正在测试AI客服系统,您要不要体验下被机器人接待的感觉?"
苏明远看着年轻人眼中毫无顾忌的兴奋,想起自己年轻时在酒桌上陪笑的谨小慎微。他接过平板电脑,屏幕上的AI客服正用流利的普通话询问:"苏先生,请问您想了解哪方面的业务?"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,父亲放手的不是权力,而是对旧时代的执念。
第三章 碰撞与融合
变革的阵痛在季度考核时集中爆发。老销售总监拍着桌子冲进苏晓的办公室:"苏总!你这个'直播带货'的方案根本行不通!我们跟了三年的欧洲客户,差点被你一场直播搅黄了!"
苏晓按下内心的火气,调出后台数据:"王总监,那场直播吸引了23万年轻观众,其中35%转化为品牌粉丝,虽然暂时没促成大单,但为我们建立了年轻化的品牌认知。"
"认知能当饭吃吗?"老总监气得胡子发抖,"下个月的欧洲展会,你要是不让我按老规矩带礼品去拜访,这单我不保!"
类似的冲突在各个部门上演。财务总监质疑创新部的预算"像撒钱",生产部经理抱怨"小批量定制化生产"打乱了流水线。苏明远坐在办公室里,听着楼下传来的争吵声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——这场景像极了当年父亲处理改革派与保守派矛盾时的样子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